8月1日,正遭受埃博拉疫情侵袭的西非地区的国家首脑与世界卫生组织(WHO)代表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召开会议,准备启动一项1亿美元的紧急应对埃博拉计划。科纳克里会议是西非国家自今年2月发现埃博拉疫情以来首次召开的地区首脑会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8月1日通报的数字,西非四国共出现1603例埃博拉确诊与疑似病例,其中887人死亡。
国内或许对这种传染病仍感陌生,事实上,埃博拉并非是一种新疾病,其传播历史悠久,之前已经在中非、东南非等热带雨林和大草原流行了几个世纪。但由于并没有引发大规模死亡,所以此前一直默默无闻,直到1976年在苏丹、扎伊尔相继爆发,疫情导致数百人丧生后,世界卫生组织才以当地一条名为“埃博拉(Ebola)”的河流之名,将这种出血热命名为埃博拉。
虽然被命名已经几十年了,但是直到最近埃博拉才惊动世界,原因就在于之前的研究一直认为它不会走出非洲。自1976年爆发以来,埃博拉也确实主要肆虐于非洲境内,尚未蔓延到亚欧和拉美,所以目前针对埃博拉的研究和关注较少,甚至迄今没有任何一种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有效药物和疫苗问世。因此一旦被病毒感染,死亡率就会很高。
过去,研究人员一直认为埃博拉主要是接触性传播,如接触病人的血液、精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发生传染,不会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7月22日,利比里亚财政部顾问帕特里克·索耶乘飞机抵达尼日利亚人口最多的城市拉各斯后,因感染埃博拉身亡,由此引发多哥和尼日利亚两国的航空公司禁飞疫情蔓延的三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所有航班。
但国际航空运输协会7月31日在咨询世界卫生组织后仍旧提出,不建议西非地区因埃博拉疫情爆发而实施旅行限制或关闭边界,因为即使埃博拉病毒携带者乘坐飞机,导致其他乘客受感染的可能性并不大。此外,世界卫生组织新闻发言人格雷戈里o哈特尔近日也表态称,目前西非以外地区出现埃博拉疫情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就在哈特尔表态的第二天,菲律宾卫生部发言人宣布,6月26日至7月15日期间,在 15名从塞拉利昂被遣返回菲律宾的海外劳工中有7人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在隔离观察期间他们普遍出现病毒的早期症状:发烧、身体虚弱、肌肉疼痛、头疼和嗓子疼。而且,据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飞沫也可能传染埃博拉。
种种迹象表明,非洲不是埃博拉的“孤岛”。随着事态的发展,埃博拉敲响的警钟也不会只是针对非洲,现在该是国际社会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张田勘,海外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