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狂犬病例16年首反弹,流浪犬与逃疫家养犬成最大隐患

2025-11-18 14:40 来源: 北晚在线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英文周报》称,我国狂犬病病例数经历长达16年的下降后,于2024年出现“反弹”——较2023年增加36.9%,达167例。同时,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统计,2025年1-7月,狂犬病报告发病数115例,较2024年同期76例上升了51%。
我国约95%的狂犬病病例由犬引起,约5%由猫引起,狐狸、狼、獾等也是可能传染源。疾控部门强调,防控狂犬病的核心策略在于全面开展大规模的犬只免疫。但记者在调查走访时发现,部分养犬人对犬只免疫存在侥幸心理,虽然有明文规定犬只需要每年接种一次狂犬疫苗,但依然有养犬人想方设法逃避接种。
逃避免疫:省事、省钱、害怕副作用
­
“没必要办狗证,我家就第一年办了,后面也不办了,你就在小区里不出去,没事儿。”在北京一处宠物市场,售卖宠物狗的店主人对记者如此表达。
这处宠物市场集中了几十家宠物狗售卖门店,大部分店主人都会提醒购买者按时给犬只接种疫苗,办理狗证、年检。但也有店主人比较不以为然。
根据《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北京市实行养犬登记、年检制度。未经登记和年检,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养犬。另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等相关养犬规定,单位和个人饲养犬只,应当按照规定定期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对已满三月龄或饲养者不能确定其狂犬病免疫情况的三月龄以上的犬只,应当按照规定进行首次狂犬病免疫接种。首次免疫后,每年按期进行加强免疫——也就是说,每年都要免疫一次。养犬人缴纳每年的管理服务费后,给犬只注射狂犬疫苗是免费的,注射完可以领取动物健康免疫证,同时完成每年的年检。
可见,办狗证、年检、每年注射狂犬疫苗是每个养犬人应该遵守的规则。但在社交媒体上,有些养犬人在讨论“家养小型犬到底需不需要每年打一针狂犬疫苗”。
“我家狂犬疫苗几年打一次也没事,而且就算打了咬到人了,被咬的人也还是要去医院打针。”“我家狗九岁,总共才打两次。”“只要不是散养,出门牵绳不打架,不需要打。”“如果你没有狗证,狂犬疫苗真的不用。”
记者联系上几个北京的养犬人,他们几乎都是因担心疫苗的副作用,而选择不给犬只接种狂犬疫苗。小丽说:“我家狗年纪太大了,害怕出问题,我觉得没必要打。”
不接种疫苗怎么过年检?有的养犬人选择不再为犬只办理年检。有的养犬人透露,找熟悉的宠物医院,只拿疫苗药瓶上的贴纸用来上传到年检系统,不实际给犬只注射。
“还有一部分养犬人不办狗证、不打疫苗,是出于经济考虑。”业内人士赵爽(化名)告诉记者,北京市重点管理区(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内每只犬办理养犬登记第一年缴费1000元,以后每年缴费500元(对绝育犬、生活困难鳏寡老人养犬、盲人养导盲犬等情况有减免)。郊区的费用就低一些,比如大兴区自己划定的一般管理区,第一年缴费100元,以后每年缴费50元。
执法力量:很难实时监控每一只犬
记者就犬只管理、登记监督、疫苗接种等问题咨询相关部门,最后得到基层警务部门的回复。有基层民警告诉记者:“之前收到居民反映社区里犬只登记的问题,我们组织过几次检查,对违规、没有登记的养犬人,进行了处理。”民警说,日常工作中还会关注养犬人有没有牵绳遛狗等问题。在入户巡查时,发现养犬家庭,会查验登记情况。如果没有登记,会第一时间督促办证。如果达到处罚标准会进行处罚。
根据《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公安机关是养犬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全面负责养犬管理工作,并具体负责养犬登记和年检,查处无证养犬、违法携犬外出等行为。
畜牧兽医行政部门负责犬类的免疫、检疫和其他相关管理工作。赵爽说,具体实施免疫监督,一般是农业农村局的执法人员。2023年8月,怀柔区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在检查时发现,尹某某不能提供所养犬只的狂犬病免疫证明。执法人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责令尹某某限期改正。
在有些养犬人的观念中,每年5月开始登记犬只办理的时候,是宣传和检查高峰。其余时候,对犬只登记和疫苗注射“一般不查”。民警告诉记者,如果发现不规范、不文明的养犬行为,可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录像取证,然后反映给辖区民警。
犬只伤人后,公安机关可以倒查犬只登记等问题,如不合规,依法处罚。据《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未经登记、年检养犬的,由公安机关没收其犬,或者对单位处5000元罚款,对个人处2000元罚款。
2023年,大兴区发生了典型案例。李某报警称其父亲李某某被狗咬伤,公安局受案后,对狗的主人张某及李某某进行了调查询问。张某称,其前年在某村办过狗证,但是今年没有年检。公安局经查询北京市犬类信息管理系统,未查询到张某在其辖区登记办理犬证。公安局告知张某因其未经年检、登记养犬,且饲养的犬只咬伤他人,根据《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没收其犬只。
“规定是很严格的,但是基层执法力量,很难实时监控到每一只犬。如果没有发生犬只伤人的事件,基层警力很难把更多精力分配给管理犬只,平时要忙的事太多了。”赵爽说,除了城区家养宠物,还有农村散养犬只问题,流浪狗问题,基层警力实在应接不暇。
潜在威胁:来自未注册犬只和流浪犬
有数据显示,从2021年开始,北京市已连续4年未发生本地人间狂犬病病例。赵爽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家养犬对狂犬病传播的潜在威胁已经不是特别大,主要威胁来自流浪犬。”
20年前,北京还存在“狗患”。2006年,媒体用《不文明养犬干扰公众生活 京城强力治理“狗患”》来报道北京开展养犬管理专项整治。当年12月8日,北京市公安局登记在册的55万余条犬全部实现了免疫。但另据统计,当时全市约有无证犬2.5万条。另一项数据,北京市2006年(截至11月15日)发现12例狂犬病病例,12人死亡。
到2013年,北京市公安局公布数据,全市养犬登记数量达100多万只。同年,时任北京市养犬协会秘书长沈瑞洪告诉媒体:“北京市实际拥有犬只数量应该有200万只,未登记数量主要集中在远郊县和农村地区。”记者暂未查到更新的北京市养犬登记数量。
2014年10月1日,北京市正式实施了对注册犬的强制狂犬病免疫接种政策。2023年8月发表的《北京市犬狂犬病的风险因素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一文中提到,北京市犬免疫接种覆盖率从2015到2018年保持在87.0%~89.5%(理论上,在流行区犬免疫接种覆盖率达70%即可有效阻断狂犬病的传播)。尽管北京市的狂犬病免疫政策可有效预防犬到人的狂犬病传播,但若忽视狂犬病的宿主(未进行注册的犬只或流浪犬),则仍无法彻底消除狂犬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狂犬病例“局部反弹”并非意味着防控体系失效,而是在提醒我们,狂犬病消除是持久战,需持续聚焦“薄弱区域、薄弱人群、薄弱环节”。他建议养宠人士,对家养犬、猫必须按规定接种狂犬病疫苗;不养宠人士,不要随意挑逗陌生犬、猫;遇到野生动物,尽量保持距离;一旦被动物咬伤、抓伤,需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流动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随后尽快前往医院接种疫苗。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

 

微信二维码 小程序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