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血清尿酸升高,反复发作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及关节畸形、尿酸性肾结石、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血管性肾脏病变等。本病是一种慢性病,病情可逐渐加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及减少预期寿命,但可被有效治疗。
痛风的病因
病因
1、原发性痛风: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致病,具有一定的家族易感性。
2、继发性痛风:由肾脏疾病、药物、肿瘤化疗或放疗等所致。
3、特发性痛风:为原因未知的痛风。
饮食、作息不规律、吸烟等是痛风的危险因素,饮酒、受凉、剧烈运动等情况可诱发痛风的发作。
发病机制
尿酸是嘌呤的代谢产物,随尿液排出体外。由于一些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尿酸的生成与排泄之间出现不平衡,出现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即可导致痛风的发生。
痛风的症状
根据自然病程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1、无症状期
仅有波动性或持续性高尿酸血症,有些患者可终身不出现症状。
2、急性关节炎期及间歇期
(1)急性关节炎期:起病后受累关节数小时内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以单侧第1跖趾关节最常见。
(2)间歇期:指两次痛风发作的之间的无症状期。
3、痛风石及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1)痛风石: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见于关节周围以及鹰嘴、跟腱、髌骨滑囊等处。
(2)慢性关节炎:受累关节非对称性不规则肿胀、疼痛,最后关节内大量的痛风石可造成关节骨质破坏。
此外,痛风对肾脏方面的损害主要表现在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石病、急性肾衰竭。
痛风的危害
痛风是一种慢性病,病情可逐渐加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及减少预期寿命,但可被有效治疗。
痛风的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及相关的辅助检查进行诊断。相关的辅助检查有:血尿酸和尿尿酸的测定、关节液或痛风石内容物的检查、超声检查、X线检查、CT、MRI检查等。
对已在发作关节液、滑囊或痛风石中找到尿酸盐结晶者, 可直接诊断痛风。
痛风的类型
根据痛风的发病原因可分为:
1、原发性痛风(占绝大多数):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致病,具有一定的家族易感性。
2、继发性痛风:由肾脏疾病、药物、肿瘤化疗或放疗等所致。
3、特发性痛风:为原因未知的痛风。
痛风的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限酒,禁烟,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每日饮水2000ml以上,控制体重,规律作息和运动,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
2、药物治疗:
(1)急性痛风关节炎的治疗:秋水仙碱、非甾类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一线药物,应尽早使用。需注意的是:急性发作期不进行降尿酸治疗,但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导致发作时间延长或再次发作。
(2)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的处理:对急性痛风关节炎频繁发作(>2次/年),有慢性痛风关节炎或痛风石的病人,应行降尿酸治疗。
降尿酸药物有:抑制尿酸合成药物:常用药物为别嘌呤、非布司他等。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常用药物为苯溴马隆、丙磺舒等。
(3)伴发疾病的治疗:痛风常伴发代谢综合征中的一种或数种,如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2型糖尿病等,应积极治疗。降压药可选择氯沙坦或氨氯地平,降脂药可选择非诺贝特或阿托伐他汀等。合并慢性肾病者使用对肾功能影响小的降尿酸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3、手术治疗:必要时可选择剔除痛风石,对残毁关节进行矫形等手术治疗。
痛风的保健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禁烟、限酒,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多饮水。控制体重,规律作息和运动。
2、开展高危人群的监测,对高危人群进行血尿酸常规检测,积极预防痛风的发生。高危人群主要包括:肥胖的中年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等。
痛风的饮食
痛风的饮食最主要就是低嘌呤饮食,饮食方面注意少吃海鲜、少吃动物内脏,尤其是肉类、蛋白类都要控制量。正常每天每公斤体重1g~1.2g,就是每天每公斤体重蛋白摄入量在1.0g以下,控制摄入含蛋白的食物,因为蛋白的代谢产物就是嘌呤。
另外要减少老火汤的食用,在南方现在痛风病例多,就跟老火汤有关系。南方人特别喜欢祛湿汤,即老火汤还有喝酒,而且南方靠海比较近、特别容易吃海鲜。
此外,还要注意多饮水,保持尿量每天在2500~3000ml左右。痛风病人容易合并高血压、高血糖,要限制热卡的摄入,还要低盐低脂的摄入,控制血压、血脂,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