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可病毒疹

2024-06-01 13:37

埃可病毒疹

埃可病毒疹(ECHO virus eruption)是因埃可病毒引起的发疹性疾病,儿童多发,皮损类型多样,常见有丘疹、斑疹、斑丘疹、瘀点、瘀斑、水疱等。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英文名称:ECHO virus eruption
遗传性: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感染性疾病科、皮肤科
发病部位:全身
常见症状:发热、丘疹、斑疹、斑丘疹、瘀点、瘀斑、水疱、咽痛、流涕、腹泻
主要病因:埃可病毒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病毒分离检测、血清学检查
重要提醒: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并发多系统、器官病变,严重时甚至危害机体健康,建议积极就医,以避免不良情况发生。

流行病学
传染性
埃可病毒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发病率
目前尚无权威、准确的相关流行病学数据。
好发人群
本病多见于儿童。
好发季节
本病在夏秋季节好发。

病因
总述
埃可病毒疹是因埃可病毒感染引起。埃可病毒系人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的缩写,是RNA病毒,可分为34个血清型,体积极小,通常暂时性寄生于人类的小肠中。当出现机体免疫力低下或病毒毒力增强时,可能导致发病。

症状
总述
埃可病毒疹的皮损类型多样,常见有丘疹、斑疹、斑丘疹、瘀点、瘀斑、水疱等,但不同的血清型,其临床表现存在差异。
典型症状
皮疹类型与病毒血清型的关系不确定,相关皮肤表现如下:
1、埃可病毒2
在发热时可出现红色、铜红色的丘疹,似风疹样发疹,初在腹部、腰部,然后蔓延到躯干、颈部。还可有咽痛、流涕、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2、埃可病毒4
发热时在颊部、躯干及掌跖等部位发生橙红色或紫红色斑疹或瘀斑,部分患者可出现风疹样发疹,亦有少数患者可出现水疱。
3、埃可病毒9
起病急剧,可有头痛、咽痛、腹痛、恶心,但一般无腹泻,发病1~2天后,可依次在面部、颈部、躯干、四肢伸侧及掌跖等部位出现淡红色斑丘疹、风疹样或麻疹样发疹,有时可有瘀点或瘀斑,在臼齿对面的颊黏膜亦可发生白色或淡灰色小点,在舌部也可发生水疱或小溃疡。发疹时体温上升,皮疹可反复成批出现,淋巴结肿大,有时出现暂时性轻度的肌肉无力。
4、埃可病毒16
可引起波士顿疹。潜伏期3~8天,初起有发热、头痛、咽喉痛、肌肉酸痛及眼部烧灼感等症状,成人的全身症状较儿童为重。经1~2天后,体温下降,出现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多散在分布,但亦可数目很多,甚至互相融合,严重病例可出现麻疹样发疹,甚至水疱性皮疹。主要发生于面部、胸背部,然后延及四肢及掌、跖,甚至全身。50%患者于咽喉、齿龈或颊黏膜可发生散在性红色小点或黄白色糜烂面。皮疹经2~3周后自然消退。
5、其他
(1)埃可病毒5:在发病2~3天出现淡红色丘疹,在臀部及四肢皮疹较密集,在面部及躯干则稀疏散在。
(2)埃可病毒7:在发热时于躯干部出现斑丘疹及瘀斑。
(3)埃可病毒11:常无发热,全身可发生斑丘疹、水疱或多形性红斑,还常有枕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呼吸道症状及腹泻不适。
(4)埃可病毒18:全身发生斑丘疹。
(5)埃可病毒19:在发病2~3天,于面、颈及躯干上部出现斑丘疹,有时融合成片,约经5天后消退。
(6)埃可病毒25:在发热或热退时,面部、四肢及全身发生斑丘疹或水疱。
(7)埃可病毒11、19:引起紫糠性皮疹。
(8)埃可病毒6、11、25:引起斑丘疹性皮疹。
(9)埃可病毒23、32: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性斑状损害。

并发症
埃可病毒感染除引起皮疹之外,还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等多种病变,如咽炎、鼻炎、脑膜炎、肠炎等。

检查
预计检查
当出现发热和丘疹、斑丘疹等各种皮疹表现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以了解机体一般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血常规检查、病毒分离检测、血清学检查来帮助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1、视诊
首先观察患者的一般状态,以了解患者面容、精神状态、意识有无异常;之后会观察皮疹的颜色、大小、数目、形态、分布及发病部位等情况,同时注意有无溃疡、糜烂、结痂等异常皮肤表现。
2、触诊
主要检查皮疹的质地、活动度、有无触痛,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肿大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观察血细胞数量变化来明确感染的情况,本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
2、病毒分离检测
医生会取咽拭子、脑脊液、血液、粪便等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3、血清学检查
检查可发现特异性中和抗体,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发热、皮疹、腹泻等临床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病毒分离检测、血清学检查等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有时还需与麻疹、风疹、猩红热、幼儿急疹、手足口病等疾病相鉴别,通过病原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结果,鉴别通常不难。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尚无特殊疗法,以对症处理、支持疗法为主要治疗措施。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个体化诊疗方案。
一般治疗
1、充分休息,避免劳累,保证足够睡眠。
2、定期对患者的日常用品和休息环境进行消毒。
3、注意皮肤清洁,避免皮肤损害继发感染。
4、合理饮食,存在口腔溃疡等病变,酌情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流质饮食。
5、腹泻严重时,可进行静脉补液,以维持机体水、电解质酸解平衡。
6、发热患者可适当给予冷敷和温水擦浴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
药物治疗
本病无特效治疗药物,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合适的药物进行对症处理。
1、长期发热患者,可酌情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控退热。
2、腹泻严重患者可适当使用止泻药。
3、有时还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以促进皮损恢复。
4、严重感染者,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能有一定的疗效。
相关药品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炉甘石洗剂、人血丙种球蛋白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后,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病情可逐渐好转,机体可逐渐恢复,一般预后良好。
危害性
1、本病可出现多种类型的皮损,若位于皮肤暴露部位,可能会影响美观。
2、如不及时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会并发多种疾病,威胁机体健康。
治愈性
经过合理、规范的治疗后,多数患者的症状可缓解、减轻,机体情况逐渐好转。
日常
总述
日常规律作息,注意个人卫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注意适当隔离,防止发生疾病传播。
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同时学习药物的正确用法,不可擅自停药或滥用其他药物,以防发生不良情况。用药时还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关处理。
生活管理
1、适当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外出时可戴口罩,以防疾病传播。
2、充分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定期开窗通风,维持空气流通。
3、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
4、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可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低龄患儿可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5、及时给患儿修剪指甲,或者包裹双手,避免患儿自己抓破皮疹。
6、患者穿过的衣服单独清洗和消毒,放在太阳下暴晒。
7、患者使用的餐具、洗漱用品定期进行消毒。
8、发热患者可穿着舒适、吸汗的棉质衣服,出汗后及时更换,防止着凉。
饮食
饮食调理
患病期间患者的饮食宜清淡,避免摄入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
饮食建议
1、哺乳期的婴幼儿,恢复期间建议母乳喂养,以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对于已经添加辅食或者可自行进食的患儿,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食营养丰富、搭配合理的食物。
2、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鸡肉、鱼肉、瘦肉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3、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
饮食禁忌
1、避免摄入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饮料。
2、忌食海鲜类食物。
3、忌食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4、忌食油腻、油炸食物,如肥肉、炸鸡、烧烤等。

预防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明确是可以进行预防的,具体措施如下:
1、疾病流行时期应少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
2、避免接触已经感染埃可病毒的患者。
3、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以防病从口入。
4、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丘疹、斑疹、斑丘疹、瘀斑、水疱等损害;
2、皮疹长期、持续存在且不断加重;
3、伴发热、咽痛、腹泻等症状;
4、伴淋巴结肿大等体征;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就诊科室
出现丘疹、斑疹、瘀斑、水疱等皮肤损害时,可先去皮肤科就诊,明确诊断后,可转诊感染性疾病科。

 

责编:江湖
微信二维码 小程序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