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今年已报告7例禽流感病例

2017-04-18 09:07 作者:北京青年报
文章图片

     北京疾控中心近日发布疫情通报,截止到4月13日,本市今年共报告7例H7N9禽流感疫情,3例为本地病例,并出现了一起聚集性病例。另外4例为外地来京就诊的输入性病例。去年同期本市未出现禽流感病例

  市疾控中心介绍说,4月5日报告的2例病例经调查判定为一起聚集性疫情,是本市首起本地聚集性疫情,2例病例有共同暴露史,其中1例已死亡,另1例正在医院治疗,病情基本稳定。在4例外省输入病例中,2例来自河北廊坊、1例原籍辽宁现住河北秦皇岛、1例来自山东青岛。2016年同期,本市未报告H7N9禽流感病例。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要尽量避免接触禽畜,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特别避免去有活禽交易的市场。

  相关新闻:禽流感疫情为何变成“老毛病”

  禽流感疫情还在有,有关部门要做好关闭活禽市场等疫情防控工作,密切监控禽流感病毒可能发生的演变和重组,对可能出现的禽流感病毒变种保持高度警惕。近年频发的疫情已经清楚地表明,是时候改进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老习惯了。

  冬春季是H7N9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消息,今年以来,全国共有16个省份报告人感染H7N9病毒病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上升。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近日表示,中国再次出现禽流感疫情,但还没有证据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具备持续性人际传播能力,减少接触感染病毒的活禽与关闭相关活禽市场是疫情防控关键。

  自2013年首次在中国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后,我国已先后经历了5次H7N9禽流感病毒季节性流行。这五年里,每逢冬去春来,H7N9禽流感疫情总是“如约而至”,不折不扣地成为季节性“老毛病”。

  禽流感年年有,相比往年,本轮H7N9禽流感疫情有一些新的特点。由于我国南方地区去年冬季相对温暖,自去年12月起,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数急速上升。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数据显示,仅今年1月,全国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数192例,死亡者79人。世卫组织数据显示,自2013年至2016年底,中国报告出现季节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不足900例。两组数字对比可以发现,本轮疫情相比往年来势更为严重。

  目前疫情仍呈上升趋势,但令人略感宽慰的是,我国H7N9疫情总体形势未发生改变,仍呈散发态势。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该病毒具备持续性人际传播能力,都是通过接触感染病毒的禽类或活禽市场等环境而感染,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确定。同时,相关禽流感病毒属性和患者的病理学特征,近年来都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发生显著改变。这些都是有利因素,只要做到让公众尽量避免接触活禽畜,就可以掌握疫情防控的主动权,把禽流感疫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尽管本轮疫情总体可控,但H7N9禽流感“久病不愈”、年年来犯,竟然变成了季节性“老毛病”,对这个令人尴尬的现象,整个社会都应当深刻反思并有所行动。

  H7N9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死率较高。研究显示,携带病毒的禽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应是H7N9病毒的主要传染来源。从这些最基本的事实就可以得知,避免接触活禽与被病毒污染的环境是疫情防控的关键。

  然而,一些爱吃鲜肉活禽的饮食习惯,却让我国的禽流感疫情防火墙一直难以建立起来。尤其是冬春季本来就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此时恰逢春节期间,无论城乡,不少人都会采购、饲养、宰杀、食用鸡鸭等禽类,这种需求也让活禽运输及活禽市场愈加活跃。宰食活禽的饮食习惯,让禽流感流行的风险大大增加。

  老习惯带来了风险,而最终导致相关疫情频频“光顾”的主要原因则是,老习惯遭遇了新问题。这里的新问题主要是,我国现有禽畜养殖环境较差。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目前禽类通常采取高密度养殖,这种环境很易发生疫病。同时,禽类养殖产生的大量粪便污染,又恶化了家禽自身的生存环境,使其更易产生各类流行性疾病。正是这些工业化生产带来的新问题,让原本无害的老习惯,逐渐变成威胁人类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隐患。

  禽流感疫情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有关部门在做好关闭活禽市场等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要密切监控禽流感病毒可能发生的演变和重组,对可能出现的禽流感病毒变种保持高度警惕。对整个社会而言,近年频发的疫情已经清楚地表明,是时候改进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老习惯了。当前亟须采取的行动是,购买食用经过检疫的冰鲜禽类产品。只有避免接触活禽,才能远离禽流感。

 

微信二维码 小程序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