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黄皮书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黄皮书


概述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是欧、亚、非三大洲都有分布的蜱媒自然疫源性病毒疾病。本病以皮肤、黏膜和内脏出血为主要病变特征,临床表现与其他型出血热相似,惟肾脏的损伤较为轻微。患者入院时多呈重症,病死率高达50%。本病因在克里米亚和刚果相继发现而得名。在国内首先发现于新疆巴楚,故我国又称新疆出血热。发病时头痛剧烈,尤以前额和颞部剧痛难忍,颜面呈痛苦表情。

传染性病原体:布尼亚病毒目病原体

流行:撒哈拉以南非洲;东欧至中亚

暴露和感染风险最大的旅行者类别:前往有受感染牲畜、蜱虫或蚊子媒介或啮齿动物宿主地区的旅行者;医护人员治疗CCHF患者;处理受感染的生肉或动物产品的人;在农村地区露营或住在啮齿动物出没的家中的人;在医疗环境中使用标准屏障预防措施和个人防护设备

预防方法:采取安全的食品预防措施;避免处理、烹饪或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或动物产品;避免在无保护的情况下接触可能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或组织;避免接触生病或死亡的牲畜;避免蚊虫和蜱虫叮咬

诊断支持:卫生部门


传染性病原体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属于布尼亚(布尼奥罗)病毒科的内罗病毒属。病毒颗粒呈圆形和椭圆形,直径约85~120纳米,外被包膜。光学镜下在鼠脑的感染组织中可见到吉姆萨染色呈嗜碱性的有如红细胞大小的胞质包涵体,而在电镜下的超薄切片中可辨认包涵体所集聚的核糖体样致密颗粒,这些可能是抗原或病毒亚单位结构。该病毒通过蜱虫叮咬或在屠宰动物过程中和屠宰后与病毒感染的组织接触而进行传播。


传播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属于人畜共患疾病,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

1、以蜱虫作为传播媒介,该病毒以蜱虫叮咬的方式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

2、以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传播,在屠宰过程中或者是屠宰之后接触受受感染动物的血液或组织传播给人类,密切接触患病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等产生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因此畜牧工人、屠宰场工人、兽医和医护人员更容易发生感染。


流行病学

CCHF是非洲(包括南非)和欧亚大陆(包括巴尔干半岛、中东、俄罗斯和中国西部)发现蜱属蜱虫的地区的地方性疾病。CCHF在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和土耳其高度流行。2016年,西班牙报告了首例人间确诊病例。Hyalomma 蜱主要与牲畜有关,但也会叮咬人类。

牲畜和其他蜱宿主可能因蜱虫叮咬而患上CCHF病毒血症,但不会发展为临床疾病。CCHF病毒通过受感染的蜱虫或直接处理和制备受感染动物(通常是家畜)的新鲜尸体传播给人类。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可以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发生。


临床表现

潜伏期2~12天。

起病急骤,恶寒战栗,体温上升至39~41℃。头痛剧烈,尤以前额和颞部剧痛难忍,颜面呈痛苦表情。周身肌痛,四肢关节酸痛剧烈,甚至难以行走。病程早期颜面和颈项部皮肤潮红,眼结膜、口腔黏膜以及软腭均见明显充血,呈醉酒貌。表面黏膜和皮肤在早期即可见到出血点或淤血斑。恶心、呕吐持续数天。起病后2~3天即出现鼻出血,有时持续不止。病程中期见有呕血,严重时连续大量呕血,同时发生血尿和血便,可见黑便。多有肝大,脾大者少见。重症病程短,仅2~3天即可死亡。死于严重出血、休克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有些患者可发生脑膜脑炎而伴有颈项强直、神志不清乃至昏睡。


诊断

1.实验室检查

对诊断有一定价值,如用患者血液早期进行乳鼠接种分离病原体,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或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为阳性者,即可确诊。本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有时可减少至1×109/l,血小板减少。尿常规检查多有蛋白尿和血尿。

2.其他辅助检查

发病早期可出现轻度的肝功能异常,部分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

诊断和鉴别:

患者近期的活动地点,蜱咬史以及可疑的接触史等,有助于临床诊断,根据表面黏膜和皮肤出现的出血点,淤血斑以及大出血的急性发作症状,在疫区和流行季节,本病诊断不难,鼻出血不止及易出血均属早期常见症状,利于早期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如地区性,季节性,患者活动地点,蜱咬史以及可疑接触史等,根据临床表现,如急性发作,出血等特征与出血性热病及蚊,蜱等虫媒感染相鉴别。


治疗

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原则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而以控制出血和抗休克为主。

1.对症治疗 为防止出血可输入血小板、血浆,并用止血剂。阿司匹林以及有抗血小板或抗凝血的药物均应禁忌。对那些易于引起继发感染的处理措施要加强监控,尽量避免采取静脉内途径、导管及类似的损害性措施。注意保护心、肺,预防并发症,需要时给输氧。对脱水、低血压和休克应采取得力措施。适当的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以免因心肌损害和肺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发生水肿。多巴胺是抗休克有效药物,但应慎重使用。应恰当地使用洋地黄、毒毛花苷k (毒毛旋花子甙)等强心剂。

2.一般治疗 患者应及时就近住院,作好思想工作和妥善处理,以期缓解病情,加快恢复。

预后

恢复缓慢,康复期长,丧失劳动能力。重症死亡迅速,肺、肝、肾、脑等病变导致功能衰竭,出现失血、休克及并发症而致死。病死率约为10%~40%,或高达50%~80%.因医院内感染导致暴发流行时病死率曾达30%~50%.


预防

目前尚无疫苗,主要是从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三方面进行预防:

1、远离传染源:防蜱灭蜱。

2、阻断传染途径:一般是通过患者带病毒血液传播,因此要做好对患者的隔离;要严格隔离患者,谢绝家属探视,以避免与患者及病毒污染物接触;气溶胶也可传播感染。

3、易感人群:加强对牧民和农场职工宣传教育,使其具有预防蜱类叮咬的知识;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原则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而以控制出血和抗休克为主。

Copyright ©  www.ith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5029045号 国际旅行卫生健康咨询网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9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