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CCHF)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CCHF) 是由布尼亚病毒科的蜱传病毒(奈罗病毒)感染引起的。这种疾病于 1944 年在克里米亚首次被发现,并被命名为克里米亚出血热。后来在1969年,它被确认为刚果的疾病原因,从而导致了现在的疾病名称。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见于东欧,特别是前苏联、整个地中海、中国西北部、中亚、南欧、非洲、中东和印度次大陆。


传播

硬蜱,尤其是蜱属蜱,既是CCHF病毒的宿主,也是载体。许多野生动物和家畜,如牛、山羊、绵羊和野兔,都是该病毒的扩增宿主。通过接触受感染的蜱虫或动物血液传播给人类。CCHF可以通过接触感染性血液或体液从一个感染者传播到另一个感染者。由于医疗设备消毒不当、注射针头的重复使用和医疗用品的污染,CCHF在医院中也发生了有记录的传播。


体征和症状

CCHF的起病是突然的,最初的体征和症状包括头痛、高烧、背痛、关节痛、胃痛和呕吐。眼睛发红、脸部潮红、喉咙发红和上颚瘀点(红点)很常见。症状还可能包括黄疸,严重时,会出现情绪和感官知觉的变化。

随着病情的进展,可以看到大面积的严重瘀伤、严重的鼻出血和注射部位不受控制的出血,从发病的第四天左右开始,持续约两周。在记录在案的 CCHF 暴发中,住院患者的死亡率从 9% 到 50% 不等。


暴露风险

流行地区的牧民、畜牧业工人和屠宰场工人面临 CCHF 的风险。流行地区的医护人员因无保护地接触传染性血液和体液而面临感染风险。在流行地区与牲畜有过接触的个人和国际旅行者也可能接触。


诊断

用于诊断 CCHF 的实验室检查包括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RT-PCR)、病毒分离尝试和 ELISA 抗体检测(IgG 和 IgM)。在疾病急性期,可以通过检测病毒抗原(ELISA抗原捕获),血液或组织中的病毒RNA序列(RT-PCR)和病毒分离相结合,对具有与CCHF相符的临床病史的患者进行实验室诊断。免疫组化染色也可显示福尔马林固定组织中病毒抗原的证据。在疾病后期,在幸存者中,可以在血液中找到抗体。但抗原、病毒RNA和病毒不再存在和可检测。


治疗

CCHF的治疗主要是支持性治疗。治疗应包括仔细注意体液平衡和纠正电解质异常、氧合和血流动力学支持,以及继发感染的适当治疗。该病毒在体外对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敏感。据报道,它已被用于治疗 CCHF 患者,并具有一定的益处。


预防

农业工人和其他与动物打交道的人应该在暴露的皮肤和衣服上使用驱虫剂。含有避蚊胺(N,N-二乙基间甲苯酰胺)的驱虫剂是抵御蜱虫最有效的驱虫剂。建议戴手套和其他防护服。个人还应避免接触出现感染症状的牲畜或人类的血液和体液。医护人员必须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预防措施来防止职业暴露。

已经开发出一种针对CCHF的灭活小鼠脑衍生疫苗,并在东欧小规模使用。然而,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可供人类使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开发这些潜在的疫苗,并确定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包括利巴韦林和其他抗病毒药物。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流行地区:

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贝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中非共和国、中国、克罗地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及、埃塞俄比亚、格鲁吉亚、希腊、几内亚、印度、伊朗、伊拉克、哈萨克斯坦、肯尼亚、吉尔吉斯斯坦、马其顿、马达加斯加、马里、毛里塔尼亚、黑山、纳米比亚、尼日利亚、阿曼、巴基斯坦、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南非、南苏丹、苏丹、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土耳其、土库曼斯坦、阿联酋、乌干达、乌克兰、津巴布韦

Copyright ©  www.ith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5029045号 国际旅行卫生健康咨询网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9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