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黄皮书

手足口病黄皮书


概述

手足口病(HFMD)也称“手口足综合征”,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高发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及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幼儿。该病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中国每年均有发病,且病死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及疱疹以及全身发热。某些重症病例中可并发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少数极度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死亡风险大。传染方式多样,包括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唾液等,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

目前,对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包括降温、镇静、补充营养、保持体液电解质平衡等,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并发症发生时需及时处理,特别是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心肌炎的重症患者,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进行积极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传染性病原体: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流行:全球范围内,亚太地区有疫情暴发

暴露和感染风险最大的旅行者类别:有孩子上托儿所、托儿所、小学的外籍人士;携带小孩的旅客

预防方法:保持手部卫生;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诊断支持:通过认证的临床实验室;国家卫生部门


传染性病原体

手足口病 (HFMD) 由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引起,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无包膜 RNA 病毒(例如柯萨奇病毒 A6、柯萨奇病毒 A16、肠道病毒 A71)的一个属。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手足口病广泛暴发的肠道病毒可能因类型和地区而异。在亚太地区,肠道病毒A71(EV-A71)是主要的病原体,而在欧洲和美国,柯萨奇病毒通常与手足口病病例和疫情有关。


传播

通过人与人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鼻子和喉咙分泌物、囊泡液或粪便,以及通过接触受污染的表面和物体(例如,共用尿布区、共用玩具、餐具)传播。


流行病学

手足口病是全球儿童的常见感染,传播迅速,可引起大规模疫情,导致托儿所、日托和学校关闭。疫情通常发生在夏季和初秋,但亚太地区的季节性模式可能因气候区而异。在温带气候中,病例往往在初夏达到高峰,而在热带气候中,包括香港和台湾,疫情通常发生在春末和秋季。

在其他国家(例如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全年也可能零星发生疫情。<5岁的儿童最易感,但成人和青少年也可能感染手足口病。携带幼儿旅行的人应注意手足口病和目的地可能发生的任何本地疫情,并密切注意建议的预防措施。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3-6天,疾病通常为自限性,7-10天内康复。患者通常表现为发热和不适;然后口腔出现喉咙痛和疼痛的水疱(疱疹性咽峡),累及颊粘膜、舌或硬腭,外周皮疹(通常是丘疹性皮疹)出现在手(手掌)、脚(脚底)或较少见的臀部、生殖器、肘部和膝盖。

在极少数情况下,患者可出现脑干脑炎、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或肺水肿,并可能死于并发症。此外,手足口病可能具有非典型表现,通常见于成人,从皮疹或病变开始,然后扩大并融合形成大疱;全面的旅行史或近期与其他感染者接触史对于做出诊断至关重要。恢复期可发生甲癣(指甲脱落)和手掌或脚底脱屑。


诊断

诊断通常是临床的,但对于非典型或重症病例,可以使用逆转录 PCR (RT-PCR) 检测进行确认性实验室检查。首选的检测样本包括囊泡液、咽拭子或口腔拭子或粪便。许多商业或参考实验室可以进行RT-PCR检测以检测肠道病毒RNA。


治疗

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支持性治疗,以治疗口腔溃疡引起的发烧或疼痛症状,并防止脱水,特别是在幼儿中。


预防

旅行者可以通过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例如拥抱、亲吻、共用餐具或水杯)来预防手足口病。旅行者还应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并清洁和消毒可能被污染的表面和脏污物品,包括尿布和儿童便盆区、门把手、用餐区和玩具。携带婴幼儿旅行的人以及受当地学校或日托疫情影响的人尤其应遵循这些预防措施。

旅行者应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而不是使用免洗手消毒液,因为含酒精的消毒剂对未包膜的肠道病毒可能效果较差。应对手足口病大规模暴发的公共卫生措施,特别是在亚洲,包括隔离病例、保持社交距离以及关闭学校和日托中心。 自2015年以来,中国已批准用于预防严重手足口病的EV-A71疫苗。然而,这种疫苗可能无法提供针对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的交叉保护。

Copyright ©  www.ith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5029045号 国际旅行卫生健康咨询网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9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