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埃博拉疫情告诉人类什么

2014-11-07 10:51 作者:中国经济时报

  始于今年早春的埃博拉疫情还在扩大。继美国、英国等相继宣布发现确诊病例后,10月23日晚,马里也宣布境内出现首例埃博拉确诊病例。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也在10月25日表示,西非埃博拉疫情病例数量已突破1万关口,超过4500人死亡,疫情造成高达70%的实际死亡率。

  疫情升级,尽管中国政府几度否认了中国境内出现的疑似病例,但面对这个“非洲死神”带来的恐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我们究竟错在了哪里?这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引发人类怎样的思考,让我们来听听那些战斗在一线和后方的中国医生们怎么说。自然环境为疫情肆虐提供“温床”

  食用野生动物很危险,应该坚决杜绝。不能食用野生动物,这是2003年那场席卷中国的病毒战役早就告诉人类的教训。可作为埃博拉病毒的源头和疫情最严重的地区,西非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航空总医院刘寅主任表示,目前的研究认为,埃博拉病毒最早来自果蝠,可能是先传染给其它动物,进而又传给了人类。据说,在西非靠近热带雨林的边远村庄,由于部落文化,一些人以打猎为生,把果蝠当作食物很常见。

  环境脏乱差是“温床”,必须改变。刚从几内亚完成救治任务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么改琦认为,卫生环境差是导致西非埃博拉疫情传播迅速的重要原因。据他介绍,几内亚全国都没有垃圾处理系统,常是垃圾遍地,加上高温潮湿的气候,就为细菌、病毒、蚊子、苍蝇等传染病媒介的繁殖提供了“温床”。并且,当地人群流动性也非常高,这也间接造成了病毒传播。

  医疗落后,习俗陈旧,必要的防疫知识要跟上。么改琦认为,非洲国家大部分人生活贫困,身体抵抗传染病的能力不强。同时,由于教育和医疗条件落后,他们缺乏现代医学和防疫知识。而且,当地人有自己的习俗还很陈旧,当人死了后,很多人会走到死者身边抚摸或是亲吻,埋葬时更是如此,这无形中增加了感染风险。另外,西非医疗资源严重匮乏,紧缺药品和物资,特别是帐篷、救护车等,根本无法满足治疗需求。

  还有就是,国家的基础投入不够。解放军302医院的门诊科副主任周越塑认为,一个国家应对大规模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与它的治理能力有着紧密联系。西非国家政府投入不够,一些非常基础性的卫生手段、初级的医疗卫生器械等也比较缺乏。此外,部分非洲国家还饱受国内政治动荡、族群冲突和恐怖袭击的影响,这些都影响了防范病毒传播的努力。反过来,埃博拉疫情也在破坏西非国家的政治稳定,让防控工作更难进展。

  防控应急机制不到位,演变成全球危机

  现代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可以上天入海,但在应对传染性病毒方面,人类却屡战屡败。这次,又让埃博拉病毒跨过地中海、飞越大西洋(600558,股吧),登陆到欧美大陆。从那一刻起,此次埃博拉疫情便成为了国际社会在非传统安全领域面临的共同挑战。埃博拉不仅带来恐惧和伤害,也提醒我们在防控等方面的诸多不足。

  不足一,流行病学研究不够深入。埃博拉病毒并非新的疾病,然而多年来它都没得到有效的控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钟南山表示,这个病从动物到人是如何传播的,人与人之间又如何传播,几十年过去了都没有弄清楚。如果没有坚实的流行病学调查,再过几十年还是无法提出全面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不足二,医务人员防护有疏漏。近期,不断有医生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消息传出。按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防护应该是专业的,由此可见防范埃博拉还有疏漏之处。么改琦认为,传染病的病理特点,意味着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会更高,因此更需要格外注意。一旦怀疑是感染了埃博拉,应该采取最高级别的全方位防护,包括切断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接触等。同时,中国的医护人员也有奋战在最前线的,国家应该给这些医务人员购买公共卫生保险。

  不足三,缺乏国际合作。钟南山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加快国际合作以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分配,是防控疾病的重点。但西非国家多年来一直医疗资源不足,又被国际社会忽视。世界卫生组织的内部报告也承认,埃博拉疫情暴发初期,应对工作存在多项失误。比如今年第一例埃博拉病例出现在2月份,但当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直到7月份世界卫生组织才发布预警,而此时,疫情已经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反思不足,是为了把接下来的事做好。希望这一场埃博拉疫情能尽早结束,更希望在这场疫情带走那么多生命的同时,能给活着的生命以启迪。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