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控制措施

2014-10-17 09:40 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登革热控制对策: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坚持落实以防治伊蚊为主导的综合性措施,需要强有力的行政措施、组织措施、宣传发动、社会参与及技术落实等。

       登革热流行区的首要任务是控制疫情,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阻止疫情爆发和扩散,防止疫情反复发生而形成地方性流行病。

       输入性流行地区要防止病原传入(登革热病例、带毒伊蚊),几乎是防不胜防,必须加强登革热监测,监测媒介密度,及时发现传入病例,并尽快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二)灭蚊:控制和消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流行区和惯发区要  制订防制伊蚊计划,将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长期控制在20以下。要强调因地制宜,采用综合方法,以消灭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孳生地和幼虫为主,处理孳生地要针对不同蚊种采取相应的措施。关键是措施落实,职责到位,责任到人。

       (三)人群预防

       尚无特异的疫苗可保护人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在流行区尽量减少集会,减少人群流动。

       (四)个体预防

       加强个人防护,使用驱避剂,药物浸泡蚊帐,白天防止媒蚊叮咬传染。

       (五)流行期疫区管理

       1. 组织措施:

       ⑴成立登革热防治领导小组,在当地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卫生、防疫、爱卫、宣传、教育、城建等部门组成。下设办公室,要当好领导参谋,随时收集各地的媒介密度、动态、发病数及死亡数,分析疫情趋势,做好技术指导。

       ⑵流行的乡镇村,要根据流行程度组织专业队伍(至少每村1人,每乡镇2-3人,卫生院2-3人),在当地登革热防治领导小组指导下,宣传发动群众翻盆倒罐,做好防蚊灭蚊、清除蚊蚴孳生地的工作,统计疫情数字,定期向上报告。

       ⑶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墙报等手段开展宣传,使群众懂得登革热的防治知识,自觉参与防治登革热行动。专业队伍与全民参与相结合。

       2.技术措施

       ⑴疫情报告 登革热为乙类法定传染病,登革热疫情必须按照规定及时上报并调查处理。疫情证实后,应通报邻近市县区乡镇,必要时组织联防。及时统计分析登革热疫情或感染的人群间、时间、空间分布。

       ⑵疫点的划定 无论城市和乡村,已证实登革热发生或流行时,划定以病家为中心半径100米周围的居民区作为疫点。大村、乡镇或居委会内有多个疫点划为疫区。受登革热疫情直接威胁的地区为“危险区”。

       ⑶病人和接触者的管理:急性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要求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治疗。新发疫点的病人住院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6天。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如纱窗、纱门、蚊帐,并在隔离室周围100米范围内定期杀灭伊蚊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在病人较多的疫区,应就地设置临时隔离治疗点,尽量避免远距离就医,减少传播机会,降低病死率。对疫点、疫区内不明原因热患者做好病家访视,接触者要进行15天医学观察。

       ⑷灭蚊、防蚊:对疫点、疫区必须进行室内外的紧急杀灭成蚊同时,要针对不同蚊种、当地孳生地特点采取相应措施,限期将疫区范围内蚊蚴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是登革热主要传播蚊媒,埃及伊蚊主要孳生于水缸、水池和各种积水容器内;白纹伊蚊主要孳生于盆、罐、竹节、树洞、废轮胎、花瓶、壁瓶、建筑工地等清水型小积水。

       要特别做好流行区内医院、学校、机关、建筑工地等范围内的灭蚊工作。

       ①水缸加盖:每隔3~5天清、刷、洗、烫一次,以清除杀灭水缸内壁幼虫及蚊卵。

       ②生物灭蚊幼:在水缸中放3~5条吞食蚊虫的鱼类如柳条鱼、中华斗鱼、非洲鲫鱼、塘虱鱼等。或在水缸中投放苏云杠菌H-14制剂。

       ③开展以防制伊蚊为中心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实行翻盆倒罐,填塞竹树洞,处理室内外各种小积水,花瓶、盆景每5~7天换水一次,不在露天堆放废轮胎,或用塑料布覆盖,不得积 水。

       ④对难于清除的非饮用水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机油类或缓释杀虫剂。

       ⑤落实处理孳生地期限要求:疫点限期5天,疫区(乡、镇、大村)限期10~15天内把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可以兼收应急和远期效果。

       ⑥紧急灭蚊:疫区内带病毒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必须统一行动紧急杀灭室内外伊蚊。针对不同蚊种特点,选择最优时机和方法。室外环境针对伊蚊栖息场所(如竹林、园林、花圃、废旧轮胎贮藏地、沙井、暗渠、污水排放口、桥底、防空洞、建筑工地、废品收购站以及住宅周围场所等)进行大面积喷洒。

       灭蚊在白天进行,注意防止食品污染及人、畜中毒,室内喷药前要关好窗,喷完药关门,经1小时后再打开门窗。

       必要时可实施对交通工具灭蚊。

       ⑸保护易感人群:在流行区、流行季节尽量减少群众集会,减少人群流动。教育公众做好加强个人防护(进入疫区人员使用驱避剂),使用纱门纱窗、衣物,防止蚊媒叮咬传染。

       ⑹预防措施效果评价:预防措施效果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发病率(罹患率)、二代发病率、流行持续时间、伊蚊成蚊密度和幼虫指数等,其中伊蚊布雷图指数可供登革热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评价参考指标,当该指数超过20时,判定为危险地区,有控制措施不落实和标志暴发流行的可能;低于5时终止流行。

       ⑺流行病学调查:

       ①个案调查:按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一定数量个案调查并核实诊断。

       ②分布及特点调查:查明本次流行的分布,包括地区、年龄、性别、职业发病专率、病死率、死亡率,确定疫区范围和流行特定。

       ③传染来源和传播轨迹的追踪。

       ④流行因素调查:详细查清疫区中的自然条件、人群居住条件、流动人口特点和环境卫生、卫生设施、卫生习惯等,分析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⑤媒介调查:流行期间,随时对伊蚊相、孳生性质、种类、幼虫密度进行调查,计算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千人指数。有条件时也可对室内栖息率、成蚊刺咬/停留率、季节消长、对杀虫剂抗药性进行调查。

       ⑥病毒监视:及时采集病人(疑似病人)急性期血清和定期捕捉伊蚊分离病毒,鉴定型别。

       ⑦必要时可对有关人员进行医学观察。

 

微信二维码 小程序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