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

2024-06-05 11:47

脑血栓

脑血栓是指脑动脉由于局部血管自身病变而继发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系列症状,常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脑血栓好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复发率较高,需积极治疗。

脑血栓的病因
基本病因
1、血管管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的首要病因,其次为各种脑动脉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血管淀粉样病变等。
2、血液成分改变: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严重脱水等,容易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进而可导致脑血栓形成。
3、血流动力学异常:如血压过高或过低、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痉挛、先天性动脉狭窄等,都可能是脑血栓形成的因素。
诱发因素
1、日常生活相关危险因素:比如肥胖、饮酒过量、长期不运动、滥用药物、吸烟或接触二手烟等,可能会诱发脑血栓。
2、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比如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异常、糖尿病、高血脂等。
3、其他因素: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种族、口服避孕药等对脑血栓形成也会产生影响。

脑血栓的症状
典型症状
1、偏瘫或一侧手、脚或面部麻木或肢体无力等
2、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流涎。
3、单眼或双眼一过性黑朦或视物模糊、视物成双或眩晕,或双眼向一侧凝视。
4、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吞咽困难等。
5、没有任何预感突然跌倒,或短时神志不清,或抽搐。

脑血栓的危害
1、脑血栓所致脑梗是常见的危重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
2、急性脑血栓复发风险较高,且易留有永久性后遗症。

脑血栓的诊断
相关检查
1、体格检查:进行体格检查,一般可发现患者血压升高、心率下降、呼吸节律改变、意识模糊、眼睑闭合不全等。
2、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检查、头颅MRI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等。其中头颅CT检查可明确脑部梗死位置、梗死灶大小及周围组织水肿情况,检查时可显示有低密度梗死灶,且边界不清晰;在脑梗死发病数小时后,头颅MRI检查可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病变区域;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检测颅内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生理参数改变,能了解大脑动脉有无畸形,管径有无增宽,血流速度有无改变等。
3、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检查、生化检查等。其中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检查可以帮助患者确认身体状况,查看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同时还能帮助找出发生脑血栓的原因;生化检查是脑血栓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可以帮助确诊病因。
鉴别诊断
脑血栓的临床表现一般需要与脑出血、脑栓塞、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相似,需要辅助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脑血栓的类型
临床分类 基于发病部位可分为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

脑血栓的治疗
一般治疗
1、应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使患者安静卧床,注意患者体内营养和水、电解质的平衡。
2、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吸痰等,防止褥疮、肺炎等。
3、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能引起脑血栓的原发病。
药物治疗
1、静脉溶栓类药物:常用的有尿激酶、替奈普酶、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等,能帮助恢复血流。
2、抗血小板类药物: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降低致死、致残率,减少复发率。
3、抗凝类药物:可用药物包括肝素钠注射液、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阿加曲班注射液等,可抑制凝血酶,防止血栓形成。
4、降纤类药物:常用药物有降纤酶、巴曲酶等,可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复发率。
5、其他药物:比如丁苯酞、人尿激肽原酶等,可改善微循环。
手术治疗
1、压增高患者,经积极药物治疗病情仍加重,尤其是意识水平降低的患者,可考虑行脑室减压引流术。
2、不适合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机械取栓。

脑血栓的保健
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保持良好情绪,戒烟、戒酒,拒绝熬夜,拒绝久坐,多运动,控制体重。
2、要定期体检,积极治疗能够引起脑血栓的原发病,如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等。

脑血栓的饮食
预防脑血栓可以吃以下的食物:
第一、蔬菜,包括菠菜、胡萝卜、韭菜、油菜、芹菜等,蔬菜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给身体补充足够的营养,并且还容易消化吸收,而且是低脂食物。
第二、水果,樱桃、苹果、橘子、桃子这些水果当中的营养价值是比较高的,对于预防脑血栓的形成有很好的帮助。
第三、坚果,核桃、甜杏仁、开心果等。坚果当中的一些不饱和脂肪酸、钙、磷、铁、锌等营养元素,可以起到补脑、抗氧化,保护视力的作用。

 

责编:江湖
微信二维码 小程序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