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医疗队抗埃纪实:“零感染”防疫壁垒是如何炼成的

2015-08-27 09:57 作者:新华健康

       新华网海口8月26日电(王坤朔)“军人军医,站着是一根大梁,能顶得住;倒下是一张处方,留个清样。”这是奔赴在援非抗击埃博拉前线的一名年轻医疗队员谢赣丰说的话,如今已成为第三军医大学红色军医的一句名言,这也是众多在恐怖的埃博拉疫情肆虐的利比里亚英勇地坚守岗位、无畏疫情、救死扶伤的解放军、医疗队员们的真实写照。

    近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主办,解放军总后卫生部、海南省卫生计生委共同承办的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典型事迹巡回报告会暨援非抗击埃博拉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在海南海口市举行,海南省各级卫生计生机构、驻琼部队医院、海南医学院代表等700余人聆听了报告会。

 

千名医疗战士奔赴非洲抗击埃博拉

    五位曾经在一线英勇抗击疫情的军医战士们——解放军第一批援利比里亚前方建设指挥组组长、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医疗管理局副局长张疆,解放军第三批援利比里亚医疗队政委、北京军区总医院副政委张晓旭,解放军第一批援利比里亚医疗队治疗组组长、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赵洪雯,解放军第一批援利比里亚医疗队留观区护士、沈阳军区总医院烧伤科护士长骆宁,解放军第二批援利医疗队卫生防疫组成员、成都军区总医院医学工程科消毒供应室护士长王丽香,在报告会上讲述了他们在埃博拉病毒肆虐、条件极端艰苦的利比里亚是如何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为世界所赞誉的医疗奇迹的。报告会现场多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军医战士们抗击埃博拉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品格和医者仁心精神,多次让在场听众落泪。一位聆听了报告会的医学院学生表示,在和平年代,援非抗埃就代表着去战场,也只有真正的军人、医生才能如此坦然无畏地直面如此恐怖的病毒,自己将来作为一名医生,也要像他们一样,面对危险不畏缩,到最需要医生的地方去救死扶伤。

    西非埃博拉疫情爆发后,我国政府由军地两方组成的援非抗疫队伍,先后向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几内亚等非洲国家提供紧急医疗援助。截至2015年2月,在疫区工作过的军地医务人员累计超过1000人,检测疑似埃博拉病毒样本近4000份,收治患者600多例,培训当地医疗人员、社区防控骨干等1.3万余人。

    据解放军第三批援利比里亚医疗队政委张晓旭介绍,在整个援非抗埃队伍中,党员占到96%既有知名专家也有临床骨干,既有防疫能手也有护理新秀,既有三赴非洲执行任务的老兵,也有初进军营的90后,面对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埃博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用大爱无疆的英雄举动去救死扶伤。

    6000平诊疗中心筑起防疫抗埃工程

    2014年10月25日,前方指挥组到达利比亚首都蒙罗维亚。常年的战乱和贫穷笼罩着这个城市,埃博拉肆虐留下恐惧和荒芜。在这片一无所有的凄凉土地上急需一个诊疗中心,才能开展后续的援助任务。解放军第一批援利比里亚前方建设指挥组组长张疆介绍,在近40度的高温和不时骤雨交加的恶劣环境下,前方指挥组只用了28天的时间就建成了6000平方米板房诊疗中心,在竣工典礼上,我国代表团、利比里亚政府和国际组织一致称赞诊疗中心是一个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的抗埃工程。

    王丽香是第二批援利比里亚医疗队卫生防疫组成员,在她所在的医疗队抵达前,世卫组织通报已经有549名医护人员感染,311人死亡,这一“史无前例”的重创给救援任务蒙上了恐怖的阴影,医护人员的自身防疫成为了援非抗埃的“第一防线”,是保护战友的“生命线”。消毒药水本是最常用的消毒方式,但为了对抗顽固的埃博拉病毒,防疫组配制的消毒水是抗击SARS的5倍,是国内常量的10倍。王丽香在报告中说,防疫组每天配制消毒水的任务量是至少6吨,需要600瓶6万粒含氯泡腾片,拧开一个瓶盖,就是一股刺鼻的呛人气味。“6万粒一起倒入水桶,水面顿时沸腾翻滚,毒雾霎时弥漫。这时还不能躲,必须抓紧时间搅拌,而搅拌越充分,气味也就越大。那种强烈的刺激,带着防毒面具也不管用,眼睛流泪,嗓子冒烟,头晕头痛更是家常便饭,反应大的甚至出现了咯血。”王丽香描述制作高浓度消毒水的艰难过程。就是这样,60天里断过水断过电,消毒液的保障始终没有中断,防疫组守住了“防疫关”,确保了“零感染”,保住了队员们的安全底线。医疗队的张国虎医生说:“有你们防疫的日以继夜,才有我们救治的夜以继日。”

    突破治疗禁区实现最高治愈率

    前期保障和防疫工作之外,医疗战士们要直面埃博拉感染者,进行更为严峻的救治和护理工作。依据世卫组织提供的救治方案,对付埃博拉只能被动防御,必须与患者保持1.5米以上的警戒距离,实质就是隔离留观,生死之间,听天由命。医疗队首席专家毛青教授以前方指挥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应建立起的现代化诊疗中心这个典范工程为例,坚定地说:“28天就建立起6000平米的医院,还有什么能难住我们的?!一定要拿出自己的办法来!”解放军第一批援利比里亚医疗队治疗组组长赵洪雯在报告中介绍,经过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按照我们的防护水平,最终决定尝试抵近治疗。大量有创治疗、饲喂婴儿、插置胃管等高危操作就此展开。邻近外国人连连摇头,认为中国人是在以命搏命。最终的结果证明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当利比里亚官员得知中国医疗队成功救治了一位他所熟悉病情的患者后,激动地说:“奇迹!奇迹!China, China,你们治好了根本不可能治好的人!”

    解放军第一批援利比里亚医疗队留观区护士骆宁介绍,埃博拉一旦被感染,患者长则一周左右,短则48小时之内就因血液、体液大量流失而失去生命。而救治患者的精心护理及时补液,最大限度维持生命体征,就成了唯一选择高热的天气、高负荷运转、高压下的紧张,让大部分队员靠安眠药才能入睡,许多队员生理周期出现紊乱;被高于平时10倍的消毒液呛得涕泪横流,每天吃着抗过敏药坚守战斗岗位。”骆宁描述着艰苦的抗埃工作。

    在本次援非抗埃行动中,中国医疗队在国际救援队伍中日均收治病人最多、日均住院病人最多、治愈率最高,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贡献,为国家和军队赢得了荣誉。

    在援非抗击埃博拉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团报告结束后,海南省2014年度寻找百姓身边的好医生活动、十佳好医生——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胸部肿瘤外科主任医师高炳玉做了报告,讲述了自己从医十六年来的心路历程。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付斌讲述了自己从医三十几年来的经历和感受,表明了医生是一个良心职业,尤其是急诊科医生,在紧要关头不抛弃、不放弃,坚持职业操守和无私奉献尤为重要。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