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队讲述没有硝烟的抗击埃博拉“战争”

2015-07-31 09:27 作者:华夏经纬网

       新华社杭州7月29日电(记者韦慧)“这个在医院停留不足48小时的患者,最终导致医院9名医务人员感染,其中6人死亡。”这是援非抗击埃博拉医疗队队员、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孔晴宇讲述的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真实情况。而就在这个战场上,中国医疗队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

 

       7月28日,“全国援非抗击埃博拉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在杭州举行,医疗队的代表们讲述了在西非惊心动魄的故事,让在场观众为之动容。

 

       埃博拉病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疾病,属烈性传染病,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而SARS、艾滋病只为3级,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病情会导致全身出血死亡。它可以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在一根头发丝上就可能有1000个埃博拉病毒,防不胜防。

 

       2014年3月,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在西非突然暴发并快速蔓延,我国先后派出大量军地医务人员援助。30多摄氏度闷热的环境下,穿着密不透风的三层防护服,因为缺氧造成的头疼、胸闷不断考验着医务人员的毅力;全身喷洒消毒剂时,如果屏不住气,消毒剂顿时可以引起气管痉挛窒息,如果虚脱晕倒或是缺氧而摘下面罩口罩,埃博拉病毒感染就会随时发生。

 

       浙江有10名医护人员被派往利比里亚,然而利比里亚的合格医生不足200人,疫情暴发后,约一半的医生因公殉职,另一半医生则纷纷出国或不愿上岗,当地医疗体系完全崩溃。

 

       浙江省人民医院主管护师李淑燕被分在了收治埃博拉确诊患者的治疗病区,也被称作与死神零距离接触的“红区”。

 

       “红区”曾收治了当地一名被感染的医生助理。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医疗队决定对其进行输液治疗,可是有创操作会增加医护人员感染风险,而当时患者上吐下泻,体液外渗,传染性极强。

 

       一次,李淑燕正全神贯注地给他静脉注射药物,患者突然发生了喷射性呕吐,在那千钧一发之际,她的战友及时拉了一把,让她避开了这场危险,但还是有少量呕吐物飞溅到她的防护服上。

 

       此时监控室里传来让李淑燕撤离的声音,但病人绝望的眼神让她继续工作,给患者擦洗身体,更换衣服、床单并铺好尿垫……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李铁钢是公共卫生培训队的一员。他说,由于面对的是普通人,培训人员并没有穿防护服,潜在的感染风险极大。然而,困难不仅仅于此:福建队在塞内加尔只能睡在茅草屋里,整个房间只有一条木板凳;山西队所在的多哥面临着国家大选,政府部门几近瘫痪;浙江队所在的马里刚发生大规模暴乱,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即便如此恶劣的环境,医疗队员们依旧想法设法完成任务,不断跟当地政府及民众沟通,将防疫知识教授给当地民众。

 

       除了治病救人,浙江的医疗队还为当地的孤儿进行募捐,成立援助基金;不少队员丢下了家中重病的父母、年幼的孩子,忘我工作在疫区第一线;有的队员甚至因为高烧被隔离,好在最后没有发生感染;有的队员由于劳累过度差点晕倒在病房。

 

       截至今年2月,我国在疫区工作过的的军地医务人员累计超过1000人,检测疑似埃博拉病毒样本近4000份,收治患者600多例,培训当地医疗人员、社区防控骨干等1.3万余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领域最大一次援外行动。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