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埃博拉”的第一线“中国妈妈”建起“爱心小屋”

2015-07-29 09:51 作者:今日早报(杭州)

       抗击“埃博拉”的第一线

       “中国妈妈”建起“爱心小屋”

       挽救生命无国界,全国8位抗击“埃博拉”代表昨在杭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

       通讯员 林莉 陈清 本报记者 黄淼君

       白求恩的故事在小学课本里就念过。去年西非出现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后,我国也派出了大批白求恩式的医务人员,不畏艰险,在异国他乡救死扶伤。

       为了弘扬这种大爱无疆的精神,全国8位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医务工作者代表组成报告团在全国巡讲。昨天,该报告团来杭演讲,现场听众不断报以敬佩的掌声。

       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领域最大的一次援外行动

       2014年3月18日至22日,中国第23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在中几友好医院先后收治了三名不明原因死亡的患者。直到3月24日上午,一条由几内亚政府向全国发出的手机短信打破了这个国家的宁静:现已确定几内亚发生埃博拉疫情,人与人传染性很强,疫情已向首都蔓延,目前报告病例89例,已有59人死亡。

       “我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和埃博拉病毒贴身肉搏了,部分队员在无防护的状态下接触了埃博拉病毒。”医疗队队长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孔晴宇在报告会上说,他迅速安排相关队员做好隔离观察工作,并及时将情况汇报给国内。

       中国本部及时给出了技术指导,同时分批派出了后援团。

       截至今年2月,我国政府先后向13个非洲国家提供4轮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在疫区工作过的军地医务人员累计超过1000人,检测疑似埃博拉病毒样本近4000份,收治患者600多例,培训当地医疗人员、社区防控骨干等1.3万余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领域最大的一次援外行动。

       “中国妈妈”在一线建起“爱心小屋”

       在这次援助行动中,我省也在国家的统一安排下,分批派出了多名援助队员,而这次就有4名队员作为代表在报告会上作报告。

       浙大一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汤灵玲是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女战士,将我省抗击传染病的经验带到了西非,同时因为母亲的身份,也对当地因为埃博拉病毒失去父母的孩子们投去了关注的目光。在我省爱心人士的支持下,汤灵玲所在的医疗队在当地建起了爱心小屋,专门收留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们,收获了“中国妈妈”的昵称。

       浙医二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徐峰教授,在祖国的召唤下,毅然和重病中的母亲告别,奔赴抗埃第一线。不但帮助当地培训了大量医护人员,而且还深入社区,直接面向西非居民做面对面的防病宣教,只要这些人群中有一人携带病毒,就会存在感染的可能。这样不顾个人安危的宣教,以心换心扭转了当地人在防病上的偏见,开始接受正确的防病知识。

       浙江省人民医院主管护师李淑燕所在的救治区收治了当地一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医生助理,作为同行,他们全力救治,但是无奈病情太过严重,已经无力回天,目睹同行的离去,心情的沉重可想而知。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