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埃博拉病人就离我两米远”

2015-07-24 09:08 作者:南方都市报(深圳)

       他们直面病毒,最近时距离埃博拉病人才2米;他们关爱西非孩子,通过义捐为他们建造孤儿院。他们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援非抗击埃博拉的队伍。昨日,全国援非抗击埃博拉队伍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广州举行。

       睡废弃工地,与蜥蜴同眠

       2014年初,埃博拉疫情在西非暴发,这是一种人类尚且陌生的病毒,感染性和死亡率均高。疫情不断蔓延,也在威胁周边国家。一时间,世界各国谈埃色变。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人员被陆续派往西非进行援助。

       但当地的生活都不能用“简陋”来形容。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副主任医师李铁钢说,在塞内加尔进行基层培训时,福建队队员们只能睡在茅草屋里,整个房间只有一条木板凳。更甚者,在塞拉利昂的援非队员们只能睡在废弃的工地里,虽有蚊帐,但蚊子、蜘蛛和蜥蜴依旧随意入侵。

       为做好防护,浙大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的主任医师汤灵玲和队友们在与病人接触时,要穿上11件套防护服,有36道穿脱程序,40℃高温下,光穿脱就要半个小时。用足以腐蚀皮肤的高浓度氯水全身喷洒消毒时,只要一丝呛到,甚至会窒息。

       虽有防护,但也免不了直面病人。至今还坚守在塞拉利昂的湖南省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长王耀平说,曾经一例埃博拉感染病人确诊后,被安排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最近的时候那个埃博拉病人就离我两米远。”

       玛鲁芭是汤灵玲和队友们遇到的一位利比里亚埃博拉患者,她在咳嗽时飞沫四溅,烦躁时手舞足蹈,医生们查房、听诊、体检,护士打针、测血糖、喂药,都避不可避,这是一次与死神的正面交锋。在全队连续奋战20天后,玛鲁芭的病情才好转,体内病毒也才逐渐消失。

       “哪个身后没有温馨的小家?”

       “不能不去吗?”“妈妈,如果你要去,就要发誓不会被感染,用我的生命发誓。”汤灵玲在援非出发前,女儿曾这样对她说。

       中国(江苏)援塞抗疫医疗队队员潘剑晒出了8岁女儿的作文:“我不想让爸爸去非洲,可他还是去了。我每天都想看见他,天天想,夜夜想,甚至做梦都在想,眼泪都要化成雨了……”

       浙大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徐峰接到国家卫计委的电话时,70岁的老母亲因肺癌晚期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来到西非大地的队员们,哪个身后没有温馨的小家?”中国(江苏)援塞抗疫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杨永峰如是感叹。

       身在异乡,援非队员只能将对家人的爱放在西非国家的人身上。一天,3个利比里亚的孩子哭哭啼啼地跑来汤灵玲所在的中国治疗中心,因为埃博拉,他们的妈妈死了,而爸爸因感染正在住院。按照当地的规定,汤灵玲和队员无法收留孩子,她和其他医生们能做的也只是往孩子们的口袋里塞满了从中国带来的食品和饮料。

       在汤灵玲得知蒙罗维亚的郊区有一群埃博拉孤儿无处安身时,又和同伴们带着大白兔奶糖去探望,“23个孩子围坐着准备分享半锅子玉米糊,那是孩子们所有的早餐。”这让他们颇为震惊。这之后,他们通过浙江省温州晚报发起了“抗埃义捐”,为孩子们募集到了22万元人民币建造了一所孤儿院,叫“希望小屋”。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