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埃博拉,中国贡献获赞誉

2015-07-22 09:16 作者:人民日报

       为期两天的非洲抗击埃博拉国际会议7月21日在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落幕。此次会议由非洲联盟(非盟)主办,非洲国家政要、国际机构、非洲区域组织代表等就非洲抗击埃博拉的经验教训、主要疫区国家疫后基础医疗体系重建、社会发展融资援助及今后非洲大陆疾病疫情防控等议题共商良策。中国帮助非洲国家抗击埃博拉疫情的贡献在会上获得广泛赞誉。

  会议呼吁各方尽快建立非洲疾控中心,并总结了非洲在抗击埃博拉疫情过程中的14条经验,包括非盟的政治影响力、人道主义应急快速反应等。

  负责社会事务的非盟委员卡洛科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主要疫区国家疫后重建的支持力度,并希望这些国家寻求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从而保证今后具备对埃博拉和其他疾病的监控和应急反应能力。此前,世界卫生组织称,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三个主要疫区国家要想重建基础医疗体系,在2017年年底前将面临共约7亿美元的资金缺口。

  据了解,此次在西非地区持续一年多的埃博拉疫情是该病毒被发现近40年来最严重、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自去年初疫情暴发以来,本次埃博拉疫情已造成超过1.12万人死亡。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新发病例从去年8月的每周800例降到现在每周30例以下,抗击埃博拉工作取得巨大进展。

  不过,目前疫情还未能得到完全控制。近期,几内亚和利比里亚的埃博拉疫情均出现反弹。数据显示,自7月1日以来,几内亚新增埃博拉确诊病例45例,死亡21例。在利比里亚,一名17岁的男孩6月30日因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成为该国5月9日宣布疫情结束后的首个新病例。从6月底至今,利比里亚共出现6例埃博拉新病例,其中2例死亡。塞拉利昂疫情近几个月来趋于平缓。据塞拉利昂卫生部本月中旬发布的数据,7月6日至12日,该国出现14例埃博拉确诊病例。

  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金小桃20日在会议上表示,西非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中国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卫生援外行动。除向疫区及周边13个国家提供4轮总价值超过1.2亿美元的援助、派遣1200多名医护人员之外,中国政府十分注重帮助疫区国家建设、增强公共卫生能力,其中包括有针对性地向塞拉利昂运送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援建固定生物安全实验室并投入运行,向西非疫区及周边国家派遣30余批公共卫生、临床医疗和实验室检测专家组,深入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三国边远地区培训当地医护及公共卫生人员。截至目前,中国援非抗疫队伍累计检测病毒标本约5000份,收治患者800多名,完成公共卫生培训12471人次。中国政府已完成培训西非有关国家1万名护理和社区骨干防疫人员的目标。中国还将支持非洲建立非洲疾控中心以及非洲各国家层面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

  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亚沙雷维奇表示,西非埃博拉患者已大幅减少,中国的援助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中国政府的援助速度和中国在财力、医疗与后勤方面做出的郑重承诺,世界卫生组织都表示感谢。

  肯尼亚肯雅塔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非洲中心主任伊斯拉埃尔·科迪阿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帮助西非国家防控埃博拉疫情的过程中开创了中国援外工作的诸多先河,包括数次租用包机运送防疫物资,建立埃博拉诊疗中心和埃博拉检测移动实验室等。中国对西非国家防控埃博拉疫情的帮助做到了言出必行,既及时又有效,对西非国家控制疫情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不仅再一次体现了中非之间患难见真情的传统友谊,还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