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前往南美洲和东南亚,请做好措施严防登革热!

2024-09-13 14:43 来源: 厦门日报

由于登革热病例不断增加,当地时间9月8日,菲律宾保和省宣布进入灾难状态。据悉,今年以来,菲律宾全国确诊登革热病例已超13万例。市疾控中心提醒:目前,南美洲的巴西与阿根廷等地正处登革热高发期,东南亚国家如孟加拉、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地报告病例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疫情形势严峻。前往南美洲和东南亚旅行、探亲、务工期间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做好预防。

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大约8-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我国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14天,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

该病广泛流行于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非洲南部等热带、亚热带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为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疫情,主要来源国为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多分布在广东、云南等沿海或沿边地区。登革热高发季节为夏秋季,一般自5月开始逐渐增多,8-10月为发病高峰期。

在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埃及伊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省沿海市县及火山岩地区、广东省雷州半岛、云南省的边境地区和台湾省南部,尽管分布局限,但它对登革热的传播能力强于白纹伊蚊。与白纹伊蚊相比,埃及伊蚊与人类更为“亲近”,喜欢与人类共居一室,饮用贮水缸、水培植物、花盆托、腌菜坛、饮水机等都是它们繁衍后代的温床。

目前,登革热尚无经审批注册的疫苗上市,也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如何预防登革热?

去登革热流行区,如何预防登革热?市疾控中心表示,可以选择穿浅色长袖衣裤,使用驱蚊产品。同时安装纱门、纱窗,出门前在酒店房间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哪怕是高档酒店,也要注意室内灭蚊。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逗留期间出现可疑症状,需要及时就诊。返回本地后,如果2周内出现发热,要及时就诊并说明登革热流行区旅行史。居家或住院治疗时,做好防蚊隔离,包括使用蚊帐和纱门纱窗、穿长袖衣裤、喷洒蚊虫驱避剂等措施,减少不必要外出活动。

怎样减少伊蚊孳生?

为减少伊蚊孳生,应采用多种手段清除孳生场所。要经常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积水,保持住家及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清除各种卫生死角和垃圾。人、畜饮用水容器或其他有用积水容器要5-7天彻底换水一次。家中减少种养水生植物,已种养的容器5-7天彻底换水一次。住家及周围景观水体,可放养观赏鱼或本地种类食蚊鱼。轮胎要整齐存放于室内或避雨场所,堆在室外时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户外废弃轮胎要打孔,难以清除积水的轮胎可用双硫磷杀灭幼蚊。同时,住家周围外的环境植被可用敏感公共卫生杀虫剂杀灭伊蚊成蚊。

(厦门日报记者 陈莼)

 

附件:
微信二维码 小程序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