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和儿童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季

2018-06-02 09:19 作者:中山商报

  中山气候,夏季湿热,备受家长关注、在托幼机构及学校容易扩散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又迎来全年的高发季。对此,除了勤洗手、讲究个人卫生、加强公共场所和家庭内部消毒、生病按医嘱隔离等“老生常谈”内容外,儿科医生建议——增强未成年人体质,针对体内湿热做好应对措施,也是预防两类疾病的另一个着眼点。
  提醒1:留意班级生病动态
  进入夏季,在中山市中医院儿科,患有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的幼儿偶然可见。
  据省卫计委通报,在今年4月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数据中,手足口病的报告病例位列丙类传染病的前3名。最近5年,我市疾控部门的监测数据提示,4—6月是手足口病疫情的高发期,托幼机构和学校是高发场所。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同一类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诱发。两类疾病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会在患儿口腔内看到疱疹溃疡。”该科副主任医师张琳分析说,从中医角度分析,两类疾病与湿热的大环境、体内肺脾的湿热有关,在珠三角常见于夏季和秋季。
  谈起孩子的防病要诀,张琳建议说:“针对湿热的大环境,建议家长让孩子保持饮食清淡,远离生冷的雪糕汽水,以及热气重口味的食物。此外,‘若要小孩安,三分饥与寒’,少食多餐,不要让孩子长期处于‘填鸭式饮食’状态。此外,多喝水、保持充足睡眠也很重要。”
  另一方面,张琳告诉记者,家长应留意孩子所在托幼机构及学校的通告。一旦发现校内有学生生病休假,建议在日常清淡中增加汤水,增强自家孩子的体质和抵抗力。
  对此,张琳提供了两个汤水方案:
  ◆小孩出现口气重、舌红等表征,建议准备鱼腥草5克或蒲公英5克,两者取其一,加入瘦肉汤煲煮。
  ◆小孩出现舌苔厚等表征,建议准备藿香5克或佩兰2克,两者取其一,加入瘦肉汤煲煮。
  提醒2:识别孩子身体状态
  “孩子患上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要发展为重症。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高烧不退、抽搐等症状,马上送医院。”张琳强调说,家长应学会观察孩子是否“中招”的方法,不要延误病情,及时将患儿送医院求诊。
  据介绍,手足口病通常在病毒感染后的2—7天突然发病,主要侵犯6岁及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初期症状与感冒类似,出现发热、咳嗽、流涕、打喷嚏等现象。手足口病的最大特点是“出疹子”,患儿的手、脚、口腔和肛门周围,容易发现透明水疱,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张琳介绍说:“关于手足口病的病毒感染,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被患者粪便污染的食物、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疱、患者的咳嗽和唾液分泌物,都是传染的介质。”
  至于疱疹性咽峡炎,张琳告诉记者:“网上流传的此病是新型病毒引起、传染性极强、比手足口病还要厉害等说法,是不正确的。”
  “疱疹性咽峡炎的最大特点,是水疱只出现在咽峡部位,不像手足口病那样多处出疹。另外,前者病情较轻,1—2周可痊愈。”张琳介绍说,该病的病程分为1—2天的前驱期、2—3天的水疱期和将近1周的溃疡期。在前驱期,患儿会突发38—40摄氏度的高烧,伴有咽红、食欲不好等症状。在最后的溃疡期,水疱溃疡导致患儿口腔疼痛,是最痛苦的几天。

 

微信二维码 小程序

热点信息